科创板如何发展?如何投资?

时间:2019/4/1 14:04:28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尤其是最近五年,伴随新政和国内医改政策的逐渐落地,生物医疗产业成为绝对的风口,也引发了资本市场的高度青睐甚至倾斜。

  而科创板的推出,在业内人士看来,无疑是对生物科技领域的巨大利好。在昨日举行的2019仙瞳资本年度峰会暨BIOINVEST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瑞信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孟辉:科创板不会形成大众市场

  从投行角度来讲,去年港股有12家做了备案,其中上了4家。截至去年年底的股价,有3家破发了。根据成熟市场的经验,美国对生物医药、生物科技类未盈利的,机构投资者会关注并且投资。但港股投资者主要看有盈利和基本面的,毕竟生物医药、生物科技类是一个新兴事物。

  我们也在观察未来增量如何,大方面的发展有待实践经验证明。毕竟科创板是新兴事物,相信国家政策和各地政府都会给予支持。我认为这个市场需要有经验的机构和有经验的投资者看待这些特殊的领域,而不是像A股一样形成大众市场,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招商证券投行总部董事总经理王苏望:科创板不会成为第二个新三板

  截至目前,科创板受理的企业大概有19家左右,其中三成左右是生物医药公司。我认为,从科创板申报企业来看,生物医药是重头戏,对于生物医药的投资者来说,投资的春天来了,这是很振奋人心的一件事。

  现在科创板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这个不确定性指的就是怕做成新三板,大家心里是有担忧的,怕市场交易量不活跃,这个板块未来能活跃多久。大家应该从更深的层次考虑这个问题,科创板一定要做成有门槛的。

  现在上交所提出三个面向:一是面向全球科技的东西,这是一个很高的门槛。二是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这不是谁都能承担得起的。三是面向经济主战场,我认为生物医药毫无疑问是这个主战场里的优秀战士。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生物医药是一个优秀的士兵、军官,未来成长起来甚至是统帅。因为没有一个行业市场在等着它,这是和其他行业之间最大的不同。基于此,招商证券在医药行业上下了很大的人力、技术去做这方面的业务。

  这个市场很大,一旦药品上市便有应用场景。现在非常火热的AI要找应用场景,从研发到最后能否产业化,其中有很多惊险的跳跃。我认为生物医药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这些会变成它非常高的门槛。我比较看好科创板,它应该不会变成新三板。我认为科创板中,未来券商会做前置跟投,保荐机构把企业、机构和投资者绑在一起,这是相对健康运作的市场。

  如果把纳斯达克、香港和科创板进行选择,从几个维度作比较,尤其是去年香港专门对生物医药团队做区别对待,对没有盈利的生物医药公司给予特殊对待。你的研发处于临床二期、估值达到15亿港元就可以了。现在国内也是要求达到研发二期、临床二期,但估值要求达到40亿,差距将近3倍。现在香港按照新规则上市的6、7家生物医药企业的市值远远超过40亿,均值应该是240亿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说,香港的估值也是很诱人的,香港有人才优势、制度优势。从国内科创板的角度来看,未来40亿和临床二期也算是一个门槛,但40亿不会成为门槛,和香港从入门的角度来看基本是同等水平。

  从上市的效果来看,我觉得香港的估值不错,原来传统市场和香港非生物医药板块,国内不管是A股和H股比较或者A股和红筹股比较,市场估值水平高奖金50%,这是非生物医药板块的统计数据。我有理由相信,国内的估值会比香港好一点,由于很多公司没有盈利,泡沫太大也不是好事,企业压力也很大,合理估值是最好的。

  从未来的发展角度来说,后续IPO后还需要大量资本的投入,即持续融资。从国内市场来看,每年IPO大概是2000亿-3000以的规模,定增市场大概是1万亿,并购大概是1万亿。香港则主要是IPO市场,融资额是一比一的概念。而从成交额的角度来看,国内动不动便是一天成交1万亿,这是全球罕见的事情。

  松禾资本董事长罗飞:三年后会有大量创新药企业上科创板

  科创板出来,就像我们对去年香港金融板块的关注一样。看年报的资料,我觉得有一个比较大的反差。某种程度来说对医疗器械有利,对于创新药可能容易被忽略。

  就我最近的观察,大概有十几家医疗器械企业已经申报了科创板,平均利润应该是7000万左右,其中有两家是松禾资本的,所以我们对他们比较了解。这两家都是IT行业,目前虽然科创板受理的企业有三分之一在生物科技领域,但只有一家是新药,其他都是医疗器械。这不意味创新药跑不快,也不是说创新药没有竞争力,而是在有限的审批资源下,券商选择性更大。第一,他们会选择盈利高的;第二,他们会选择增长更快的。在生物科技领域尤其是创新药来讲,目前的科创板是容易被忽略的。

  去年我们跟相关部门交流时,也提出这个问题,一是当时我们建议整个生物科技板块加大对创新药的机制,二是为了让生物医药的群体更大,要增加生物医疗器械的品种。纳斯达克和香港对于创新药的窗口机制比较顺畅,可能在三年左右,比较适合科创板的创新药会上市。毕竟我们是一个通道业务,不是没有项目可选,二是太多其他的项目让投行不得不选,让交易所不得不先排上去。

  从短期看,创新药容易被忽略。如果这个市场不是第二个新三板,我相信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健康,包容性会越来越大。我期待这个市场两三年后的发展更有包容性,不仅仅是科创板,像深圳的创业板和中小板也加快了审批效率,这才是科技创新真正根本性的变革,长期来说是值得期待的。

  我们的策略是围绕技术的创新,在两个阶段做项目的布局。一是会投相对早期,同时会退去两三年能上市的,二者结合。对于投资人、基金管理人来讲,难得可以感受到制度的优化、制度的变革,这不论对基金管理人还是创业团队来说,多重资本市场的可选择性比以前好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医疗基金的投资策略还是没变,包括科创板的推出,实际上是希望越来越多真正在底层或者能够引领全球创新的企业,更多聚集在中国,相信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在中国,同时可以成为全世界市场的企业。

  后面创新的企业一定在区域上、在人才结构上、在资本来源上、在市场结构上和15年前不一样。不同的技术、产品、定位可选择的更多,抓住技术创新、支持技术创新是我们基金的基本定位。我们支持创新的团队,觉得资本市场给我们有更多选择的时候,让我们更要坚持自己要做的。

  技术创新做得好、技术创新有竞争力,技术创新可以带来更多附加值和竞争力时,在哪里退或者在哪里上,我认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现在门都打开了,关键是上游,上游的核心还是在创新。

  (原标题:科创板如何发展?如何投资?看看投行和创投机构怎么说)

  版权说明: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国上市公司网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张国锋 编辑:id020)
文章热词:科创板,投资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