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畅通寄望严密制度设计

时间:2017/3/17 9:39:21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上海证券报

“债券通”畅通寄望严密制度设计

  

  传闻已久的债券通终于有了确切消息。李克强总理在周三的记者会上宣布,今年在香港和内地试行债券通,允许境外资金在境外购买内地的债券。

  推出债券通是大势所趋。截至去年末,我国债券市场余额达63.7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三、亚洲第二;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的人民币债券余额为8526.24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13.4%。但境外投资者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比例只有1.2%至1.3%。美国是个赤字国家,但美国国债接近50%的比例由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要成为储备货币,就必须发挥更强的货币保值功能,让境外投资者逐渐增加持有人民币资产,加大对债券市场的投资比例。从这个角度看,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还有很大空间。香港债市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分为交易所上市和非上市债券,以场外交易为主,对所有发债人和投资者开放。推出债券通,可将内地和香港两地的债券市场对接,相互融合,优势互补。

  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进一步迈进,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篮子(SDR),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境外投资者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兴趣,而债券通必将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资者借道香港市场进入内地债市。这也将大大有利于维护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促进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

  目前我国内地债市对外开放基本在两个维度推进:一是境外机构到我国市场发行债券,也就是俗称的“熊猫债”。截至2016年底,“熊猫债”已发行600多亿元人民币。二是推动境外机构投资我国债券市场。迄今,投资我国债券市场的境外投资机构有400多家,金额约8000亿元人民币;仅2016年一年就增加了100多家,额度增加了1500亿元人民币。

  债券通,首要因素是“通”,要通畅。这个通畅是双向的:一方面债券通为便利境外投资者投资内地债券市场,希望香港能在一系列购债、清算、托管等方面提供安排和方便;另一方面,内地投资者投资境外债券市场,也能由此减少运行环节,提高效率。

  在资格准入方面,据香港金发局《有关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债券通”的建议》,针对目前内地债券市场,个人投资者需拥有至少年收入50万元人民币、金融资产300万元人民币及拥有两年以上的证券投资经验门槛,他们希望对北上的香港及境外投资者可豁免这些资格的限制;在场外交易方面,两地债券市场零售投资者可通过在指定银行开设特别的交易账户交易;场内交易,则大致可沿用“沪港通(12829.78, 12829.78, 0.00%)”的机制形式。

  目前,两地债券通基建平台的技术及成本均在可执行范围内,但部分条例细则还须更细腻更清晰些,以提高执行力和可操作性。未来应完善法律、会计、审计、评级、税收等相关制度安排,为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市提供更便捷友好的制度环境。同时,推动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跨境合作。为此,内地与香港需就债券通机制制定一套完善的税务协调政策,而将我国债券纳入国际评级体系是尤为关键的环节。

  与此同时,实行债券通还得加强监管,要把控得住,防止其“撒野”。目前内地债券市场以场外交易为主,交易品种包括:地方债、企业债、各类次级债等。非国债风险较高,实现债券互联互通,需要有银行及其他监管机构提供相关信息及评估做参考。

  已有专家提议,监管机构可限制每个内地投资者只开设一个“债券通”账户,并在内地获授权的银行经过资格审查获得监管额度下的使用量,以了解客户审核、交易程序及监管额度使用情况。而香港的对口银行则负责货币兑换,债券买卖和汇款,不允许投资者将债券转仓或汇款到“债券通”以外的任何账户。

  以往在来自境外的“熊猫债”发行中,不但有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还有行业性、区域性风险。识别这些风险并非容易之事,尤其在国际金融市场波诡云谲的当下,难度更大。因此,我国一方面要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推动人民币走出去,提高我国债券市场对国际市场的适应性;另一方面也要设计防止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风险向国内传递的严密制度。因而,研究如何循序渐进提高境外主体在我国市场上的信用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急迫性。

       
免责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作者:蔡恩泽 编辑:ID006)
文章热词:债券通

网友评论

 以下是对 [“债券通”畅通寄望严密制度设计] 的评论,总共:0条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