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李胜谈消费创新企业如何赴香港上市

时间:2020/12/23 9:31:57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日前,著名经济学家和国际资本市场专家刘李胜教授出席第17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并就《消费创新企业如何赴香港上市》为题演讲,为消费创新类企业赴香港上市提供指导性意见,吸引全国数百名企业家、投资银行和金融界人士等关注和热议。

  全文如下:

  大家好!这次会议主题方向是:创新消费,拥抱变革—香港资本市场新时代。在这个主题下,我来谈谈消费创新类企业如何才能成功赴香港上市。

  利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企业改革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的一项既定重大决策,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香港资本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它又属于境外资本市场,是连接全球资本市场与境内资本市场的桥梁。近几年来,它在注重“新经济”企业上市的同时,也素有欢迎消费创新企业上市的传统。从2018年小米、美团等多家消费创新企业上市以来,已有更多企业在积极准备。目前香港交易所正在酝酿提高主板市场上市公司的盈利标准,有两套备选方案:最后一个财年不低于5000万港元和前两个财年累计不低于7500万港元,或者最后一个财年不低于6000万港元和前两个财年累计不低于9000万港元。这提示港交所对赴港上市公司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对企业经营和盈利能力提出新的标准,也提示主板上市公司在市场方面需要更多向消费群体靠拢。那么,消费创新企业如何才能成功赴港上市呢?根据我的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第一,要重视消费产品、服务提供与创新深度融合。这种创新包括新技术、新产品和服务、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等。目前主要集中在零售、教育、游览、餐饮、出行五大行业,但远不止这些,应该有更多更细分领域。创新的方法也应当更加贴近市场需求,瞄准消费者客户的潜在欲望,解决市场的痛点问题。比如,经营方向和服务内容创新,过去主要卖产品,现在重点卖服务、卖生活、卖品牌,服务内容更加精细化、多元化和客制化;又如,商业模式和经营管理创新,引入直播、MCN、网红、媒体流量、交易支付平台等,对收入模式、业务模式、行业模式重塑。再如,市场区隔和产品定位创新,通过新的多远通路、配送服务和合理流程,为客户提供最优质、贴心、快捷的服务。还有经营路径、连锁销售、文化创意等方面的创新等。总体来看,赴港上市消费创新企业应当有自己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对市场前景判断又很强的前瞻性,对消费产品和服务及模式创新有极高的敏感度,对客户需要和满足手段有很强的契合度,反过来,客户也对它们有很高的依赖性和忠诚度,并引领消费创新的方向。用非传统的方法将传统的消费行业重塑、更新和提升。这些行业企业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也就相应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扩大了销售量和盈利。

  第二,要重视信息网络、商贸物流的基础设施和供应链能力建设。许多消费创新企业在发展前期比较重视创新、创造和创意,来不及补足基础设施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短板。同时,在“跑马圈地”快速扩张中,极易掩盖经营管理差距和漏洞,包括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宏观管理能力、风险防范能力等。现在打造高质量上市公司,就需要形成完善的产供销和终端服务体系,形成新基建,具有独立面向市场的生产、研发、销售和服务能力,这是消费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持续盈利能力的重要支撑。同时,供应链生态与基础设施建设是联系在一起的。在企业布局城乡地区各种零售商场和渠道后,就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种生态,比如供应商、策划商、开发商和线上和线下的营销公司、广告公司、促销公司等,特别是有广大消费用户群体,而不形成对单一供应商和经销商及重大客户的严重依赖,而它们之间应当是相互依赖关系,这是一种代表新趋势的“生命共同体”。在新零售3.0时代,消费创新企业应当瞄准新供应链+新渠道+新流量的模式,将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终端渠道完全打通,信息流、合同流、物流、资金流完全合一;把握好用户和需求两个维度带来的新商机,在线上线下多维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为创新消费行业和企业赋能。

  第三,要加强公司现代治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赴香港上市必须遵守上市地和境内上市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消费创新企业的显著特点是业务点多面广,同一实际控制人下往往有多家业务主体,不同企业拥有多家子公司、分公司,从事类似和同一业务,极易形成同业竞争及关联交易情况,出现利润操纵、财务黑洞及损害中小投资者问题。不同控制人下也可能采用联合重组模式,对相同或近似的业务、行业进行合并,或剥离、分立、分拆某些企业上市,形成股权结构比较复杂的情况。这就需要按照上市规则要求,避免有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减少关联方和规范关联交易(关键是保证交易价格公允和充分信息披露),梳理好拟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和利益关系,达到境外上市公司治理(香港叫“公司管治”)和内部控制标准,特别是不能利用关联交易来操纵利润。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结构会使企业上市股价增分。同时,许多消费创新企业特别是农业、餐饮业等企业,受行业特点影响,在销售环节存在不同程度现金支付问题,资金收付不经过银行账户,而且客户众多和不确定性大,没有发票和营业记录,账面很难追溯和还原,对审计造成困难。拟香港上市企业需要规范公司账户体系,严格评估现金支付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并与同行企业进行比较,尽量减少现金支付的场合和所占资金流量的比例,特别要吸取瑞幸咖啡美国上市财务造假的教训,杜绝利用现金支付方式进行利益输送和业绩造假行为。

  第四,要坚持消费创新的普惠方向,并注企业重品牌建设,树立社会责任良好形象。消费创新企业既要面向高端客户,更要面向普通消费大众;既要为投资人负责,带来更高回报,也要为广大客户负责,向大众消费和弱势群体倾斜。通常消费者也会来买股票,投资人也会购买消费品和服务。在这方面,消费创新企业可通过优质廉价的产品和服务,增加客户体验和心理满足,增强他们对品牌的民族自豪感和幸福感。通过向经济落后和偏远地区拓展业务,向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服务,可以减少和消除全国各地区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消费落差。这是树立境外上市公司在全球良好公众公司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公司声誉和产品品牌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是消费创新企业的核心价值。品牌不是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它需要一定量的客户认可和口碑效应积淀。这种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可以明显降低企业推广和客户购买决策的成本。这需要消费创新企业有新的远景规划,以消费者和客户为中心,增加客户在场、愉悦、真正意义的体验,解决目前消费领域中存在的复杂、脆弱、困惑、焦虑等缺乏安全感的痛点问题。要培养消费者和客户健康、高雅、节俭的消费需求,引领创新型消费者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国际上可口可乐等消费企业的品牌无形价值都大于有形资产价值。美国微软、苹果、Facebook、亚马逊等市值超过数百万亿美元的创新消费企业品牌价值都在市值中占据主要份额。

  第五,精心设计和选择适应企业情况的赴香港上市模式。境内企业赴香港上市基本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直接上市模式。境内企业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向证监会申报获准,向香港交易所申请IPO。境内股份公司是香港上市主体。这也叫做H股模式。大多数国企和少量民企采用这种方式。但这种模式上市在香港全流通现在还没有全部放开,实践中衍生出H+A股权架构,即H股上市同时或先后在境内发行A股。另外有新三板+H股模式,即先在新三板申请停牌,待获准香港上市后再在新三板摘牌。第二种是间接上市模式,也称红筹上市模式。境内自然人在境外设立控股公司(由境内自然人控制),然后反向收购境内运营实体的资产业务或股权,境内企业变更成外商投资企业,以境外控股公司作为境外上市主体。由于有些行业受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限制,操作中衍生出协议控制模式,即境外公司在境内设立外商独资企业,由它与境内运营实体签署一系列协议进行全面控制,但不涉及股权关系。红筹架构搭建较为复杂,但它有许多便利之处:周期比较短,可以全流通退出,便于吸引国际投资人,采取授权资本制等,运作灵活性较强。绝大部分民营企赴香港上市采取这种模式。更具体的操作方法留给其他从事投行业务的演讲者介绍。

  最后,我要说明,我国建设双循环经济新格局,党中央最近又提出需求侧改革,这对我们消费创新市场发展带来更大发展机遇,又提出更高要求。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消费大国,今后还会有更大发展空间。这得益于全面小康社会即将建成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因此,消费创新企业也会有更大发展前景。让我们把握好这个历史性机遇,通过资本市场IPO和一系列资本运作,在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路上迈上新的台阶,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谢谢各位!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文章热词:

上一篇:陈平律师、高级合伙人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