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透视行业冷暖

时间:2016/8/30 8:49:11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报透视行业冷暖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较大压力,而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显示出这一点,截至8月29日,A股已经有2430家公司披露半年报,其净利润同比出现下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经济活动的变化,去产能和价格上升带动下,过剩产能行业表现有所回暖;在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推动下,建筑行业和房地产业也出现了回暖;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服务型消费也稳步增长。与此同时,去杠杆在上市公司并没有明显的效应,降成本则有所体现,上市公司税负在某些行业出现下降,则主要是由于营改增和利润增速放缓所致。

  【上市公司中报透视行业冷暖 农林牧渔飘红】

  “这些行业(指服务业行业)与自身历史比,不仅存在自身净利润上升的情况,纵向与其它行业比,一些传统行业的利润占比也在下滑。实际上,未来消费、服务业的净利润占比肯定会更大,因为原来的那种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随着2016年度半年报披露截止日的临近,A股两市逾2900家上市公司的上半年财务数据也逐渐浮出水面。

  数据显示,截至8月29日午间,两市已有2430家上市公司发布了本年度半年报,其中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0.29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不过净利润(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87%至9905.23亿元。

  与此同时,根据申银万国行业的划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以农林牧渔为主的第一产业上半年营收与净利暴增;以钢铁、煤炭等为代表的传统行业则盈亏不一,喜忧参半;而随着文化、传媒等行业的逐渐发力,有关板块的业绩同样一片飘红。

  业内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半年上市公司营收与净利的整体数据,基本反映了期内宏观经济下滑的现实,而不同行业之间的财务指标,又进一步暗含当下去产能等经济结构改革与转型的逻辑。

  农林牧渔业绩飘红

  人们常用“风口上的猪”来形容资本市场中即将到来的热点题材,暗示其未来可能取得的高收益。实际上,自2015年始,一头实实在在的“猪”却引领着农林牧渔等行业的业绩飘红。

  数据显示,以申万宏源行业分类,两市目前共有农林牧渔行业的上市公司85家,截至最新则已有75家发布了半年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计算发现,上述75家上市公司共录得营业收入1258.81亿元,较去年同期1129.97亿元增长11.4%;净利润140.5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33.68亿元增长超300%。

  牧原股份(002714.SZ)和温氏股份(300498.SZ)成为其中两家具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牧原股份录得营业收入22.84亿元,同比暴增一倍以上;净利润上,其更以21.89倍的同比增长率,较上一年度的4683.25万元增至10.72亿元。温氏股份则营收达到283.59亿元,同比上涨39.95%;实现净利润72.27亿元,同比增长3.3倍。

  对于业绩暴涨的原因,牧原股份解释,这与2016年上半年生猪销售规模和价格同比明显上涨有关。根据牧原股份销售简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生猪累计销售115.23万头,同比增长35.29%,且每头猪盈利930元。

  温氏股份同样表示,受国内生猪市场行情的变化影响,公司商品肉猪销售价格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

  江苏某券商一位农林牧渔行业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上半年农林牧渔的整体涨势表现不错,主要在于畜禽产业链以及节水农业的涨幅超前。

  “猪的周期还没有过,高猪价应该会维持到明年。”上述分析师说,“而这次出现‘猪周期’,主要原因在于之前散养户退出严重,以及监管部门对环保门槛的提高。另外,节水农业方面,滴灌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大力推广下也使得相关行业呈现增长。”

  传统行业喜忧参半

  与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相比,以采掘业、钢铁业及化工业等行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却呈现出“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冷暖不一趋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两市57家采掘业上市公司中,已发布今年中报的44家上市公司,共录得营业收入9525.31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12万亿元,相比减少14.95%。净利润上,44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共实现315.27亿元,去年同期为432.91亿元。

  化工业中,剔除“两桶油”后,目前已有225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半年报。这些公司中,营业收入共计录得4776.65亿元,较上一年度同期的4502.23亿元略有上升;合计净利润同样达到246.97亿元,较去年同期191.88亿元有所回暖。

  与上述两个行业相比,钢铁业的营收与净利“逆袭”,显得格外亮眼。目前两市35家钢企中,已有22家发布半年报。根据半年报财务数据显示,这22家钢企报告期内共实现营收2002.74亿元,虽较2015年同期有所减少,但其净利润却“高达”29.88亿元,因为在去年同期,这些公司还深陷亏损深渊,共计亏损23.31亿元。

  与钢铁业类似的有色金属业,在上半年也实现了盈利的大增。目前,两市共计84家(共108家)有色金属业公司发布了半年报,虽然在营收上与去年同期相比持平甚至稍有下滑,但净利润同样远超上一年同期的55.59亿元,达到77.42亿元。

  此前,煤炭研究网总经理马俊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煤炭、钢铁等行业均处于去产能这一宏观背景下,但各自所享受到的红利并不相同。

  “相比于钢铁业,上半年煤炭业减产不仅严重,煤价也直到近三个月才略有上涨。但在量价一体的基础上,煤企业绩难看在预料之中。”马俊华说。

  一位有色金属业分析师则表示,上半年有色金属的上涨,得益于上半年大宗商品交易的火爆,以及行业的回暖,“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作用,前期的减产、停产、收储使得金属产量较去年有明显的减少,有色产品由此涨多跌少”。

  基建房产有所回暖

  作为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另一支柱产业,尽管自去年以来,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在今年上半年,以基建和房地产为代表的两个行业仍有所回暖。

  资料显示,目前基建行业共分为建筑材料与建筑装饰两大板块。其中,前者共计72家上市公司,目前已有63家发布了半年报;后者则有87家上市企业,至今有71家发布了今年中报。

  63家建筑材料企业中,今年前6个月共实现营业收入1054.16亿元,较上一年同期1025.74亿元上涨2.77%;共录得净利润总额为61.37亿元,同比去年上半年的69.88亿元则略有下滑。摊薄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同比增长率上,63家建材公司的平均值则达到了9.3%。

  71家建筑装饰公司中,前6个月的总营业收入则有7379.18亿元,2015年上半年则仅有6943.61亿元;净利润总额上,今年上半年同样达到317.84亿元,是去年同期290.43亿元的1.09倍。

  广发证券一位基建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经济向下的背景下,基建投资成为宏观经济短期稳增长的重要手段。

  上述分析师表示:“与此同时,随着PPP订单的加速落地,基建、环保两个行业将成为这一模式的主力,并直接促进行业逾万亿规模的产生。”

  实际上,基建行业的企稳乃至回暖,亦可从房地产行业的有关财务数据体现。

  目前,两市共有93家房地产企业发布了半年报,占整个行业的67.88%。这些公司中,上半年共实现营收4687.57亿元,相比2015年同期的3436.48亿元大增36.41%,净利润总额同样增长26.58%,为411.31亿元。

  国家统计局对上半年国内房市的统计数据,亦可佐证上市房企业绩大涨。今年上半年,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商品房销售面积6.4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7.9%,商品房销售额4.87万亿元,大增42.1%。

  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对此表示,上半年楼市飘红,下半年市场的反映会更敏感和担心,而这也预示着下半年的市场将不如上半年,房企所面临的压力也更大。

  文娱传媒初长成

  与其它所有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主打轻资产的文娱传媒业在历经多年发展后,如今无论是资产总额抑或盈利水平,都已初具规模。

  根据最新半年报数据显示,两市103家文娱传媒业上市公司中,迄今已有76家公布了各自中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发现,76家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合计收得1163.5亿元,净利润总额则为116.71亿元。2015年同期,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总额则分别为804.75亿元和95.29亿元。

  一位影视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今年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的增长速度不及预期,但增长速度相较其它行业仍有一定优势。他解释,也正因此,影视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仍将以高速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目前市值前十的影视公司发现,整体营收及净利仍有大幅上涨。其中,光线传媒(300251.SZ)依靠年初的《美人鱼》,不仅在净利润上占得头把交椅,营收上也取得较大增幅,达到74.27%。

  除此之外,游戏类上市公司同样业绩喜人。以游族网络(002174.SZ)、掌趣科技(300315.SZ)等为代表的网游概念股,自去年开始,业绩已经连续实现大涨。

  方正证券研究所所长高利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目前已披露的中报来看,其中发映出的财务数据,比如以文化、传媒等第三产业的业绩发展,证明国有经济结构的转型正见初步成效。

  高利解释,以往银行利润占比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比例非常高,也因此被戏称为“所有人给银行打工”,但随着去产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针的提出,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出现变化,银行利润占比正在下降,一些大国企的经营也出现了变化。

  “这些行业(指服务业行业)与自身历史比,不仅存在自身净利润上升的情况,纵向与其它行业比,一些传统行业的利润占比也在下滑。实际上,未来消费、服务业的净利润占比肯定会更大,因为原来的那种模式并不具有可持续性。”高利说。

  【2390家上市公司样本:企业杠杆不减 房地产业负债率升至80%以上】

  “货币资金的增长可以与现在M1、M2‘剪刀差’扩大对应起来。目前M1的增长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的增长,表明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朱启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2390家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56.88%,相比2015年末略微降低0.09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计算方式为各公司负债总额加总除以资产总额加总,而非各公司算术平均值,下同)

  “这说明去杠杆并没有什么实质进展。”8月29日,中银国际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朱启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过,一个问题是样本是上市公司,这些企业一定程度上是银行的优质客户,银行比较愿意放贷给他们。”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经梳理后还发现,不同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呈现分化。具体而言,钢铁、煤炭行业的资产负债率略微下降,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则有所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2390家上市公司样本为剔除截至8月29日未发布中报的企业以及金融业上市公司。

  样本数据还显示,由于投资意愿下降,企业货币资金明显上升。数据显示,二季度末2390家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为3.84万亿,相比2015年年末上升5.64%。

  资产负债率维持不变,但行业分化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安排,去杠杆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之一。

  通过2390家上市公司观察,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有所反复。在剔除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中,去年底资产负债率为56.97%,今年一季度末下降至56.51%,不过在上半年末上升至56.88%。

  总体而言,上述三个时点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基本一致,杠杆并没有下降。不过,朱启兵提醒,上市公司是相对优质客户,在目前的经济情况下,银行反而愿意贷款给上市公司。这是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维持平稳的重要原因。

  华泰证券的一份研报称,根据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测算,近年来上市公司企业资产负债率变化为平稳,呈稳中有降格局,而工业企业则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王宇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中国的企业杠杆率是结构性的。具体而言,传统行业确实是处于去杠杆的过程,房地产、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等行业加杠杆。

  这一数据同样可以通过2390家A股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计算得出。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末钢铁、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6.59%、51.63%,相比去年末分别下降1.87、0.72个百分点。

  房地产行业则加杠杆明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房地产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已升至81.33%,相比去年末上升3.87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地产市场的火爆带动了房地产企业的加杠杆行为。一位国有大行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房地产开发贷款是今年上半年各家银行竞争的主要业务品种,且利率较基准利率下浮。

  “房地产开发投资贷款,去年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左右,今年年初是基准利率,二季度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又下浮。”前述资产负债管理部人士表示。

  债券成为主要融资渠道

  数据显示,上市公司融资的渠道发生变化,债券成为主要的融资渠道。

  数据显示,6月末样本企业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的余额分别为2.35万亿、2.63万亿、1.42万亿。

  从规模上看,长期借款的规模依然最高。但从增量来看,债券的新增规模最大。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在上半年的新增规模分别为1185.40亿、908.86亿、2223.83亿,应付债券新增规模超过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之和。

  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债的发行放量。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债发行规模为1.43万亿,相比2015年下半年增长52%。

  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报道,2015年以来公司债改革迎合了市场需要,市场供需两端的需求支撑了公司债的放量和发展。因市场化定价,交易所发债的成本也比其他债市低一些,且交易机制方面具有可回购优势,债券利用率较高。

  公司债发行人中也不乏房地产公司。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房地产行业应付债券规模为2544亿,总规模约占2390家样本企业的18%。

  货币资金上升

  此外,样本企业的货币资金明显上升。按照会计计量原则,货币资金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物。在金融数据统计中,货币资金计入M1.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2390家上市公司的货币资金余额为3.84万亿,相比2015年年末上升2054.68亿,上涨幅度为5.64%。

  “货币资金的增长可以与现在M1、M2‘剪刀差’扩大对应起来。目前M1的增长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的增长,表明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朱启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M1增速则为24.6%,M1、M2增速形成的“剪刀差”持续扩大:去年10月,二者的差值为0.5个百分点,今年6月则升至12.8个百分点。

  市场分析人士解读称,今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较低,企业投资意愿较弱,也较难找到好的投资项目,于是将闲置资金存为活期存款,由此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上升并推高了M1增速。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解读上半年M1增速较高时表示,房地产市场销售活跃导致大量居民存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向房地产企业活期存款转移。今年上半年,个人购房贷款新增2.36万亿元,同比多增1.25万亿元,导致房地产企业沉淀资金较多,活期存款大量增加。

  数据显示,二季度末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余额为5651.91亿,占样本企业的比重为15%,占比最大。6月末,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货币资金余额相比去年末上涨888.14亿,涨幅为18.64%,居27个细分行业第4位。

  【上半年企业税费、融资成本下降明显 经营成本仍上行】

  2016年上半年以减税、降低融资成本为主的“降成本”政策效应有所显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通过对已经公布2016年上半年报的2342家上市公司进行统计,发现企业税费、融资成本占主体的财务费用有所下降。

  但上市公司营业总成本仍在上升,主要由于企业销售、管理费用的增加,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2016年上半年已经公布半年报的2000多家上市公司实现利润总额1.25万亿元,同比下降4.6%。

  营改增减税效应显现

  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已经公布中报的2342家上市公司上缴营业税金及附加税共计3621亿元,所得税约为266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2.6%和10.1%。而2016年上半年这些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合计10.2万亿元,同比增长3.2%。

  上市公司税费负担的下降,主要源于营改增的减税效应。2016年5月1日开始,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不动产允许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营改增的全面扩围预计能带来5000亿元规模的年度减税规模,营改增也是今年年内最大的减税政策。

  降低税费成本相关政策中,对于财务较规范的上市公司而言,还能受惠的有研发费用等加计扣除;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的减免,上市公司往往不在此政策惠及范围内。

  从已有数据来看,金融行业减负明显。金融行业是营改增四大试点行业中,唯一的实现了营业税金和所得税同时下降的行业。

  营改增试点3个多月来,部分银行反映由于可抵扣的项目有限,存在税负上升的问题。但统计的10家上市银行(包括平安、宁波、浦发、招商、农业、光大、建设、中信银行等)2016年中报数据显示,上半年营业税金及附加和所得税分别实现约467亿元、112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9.4%、2.8%。银行业经营稳健,上半年净利润实现4057亿元,同比增长2.6%。

  建筑业、休闲服务业(包括酒店、旅游等)受惠于营改增,营业税金及附加减少明显,但所得税有所增加。建筑业上半年营业税金和所得税分别实现97.8亿元、11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1.7%、2.8%,上半年净利润实现372亿元,同比增长5.5%。

  业内专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营改增因为增加抵扣等,会带来企业增值税的下降,企业利润会增加,这扩大了企业所得税税基,会带来企业所得税的增加。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胡怡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所得税一般与企业利润同步增长,建筑业、休闲服务业所得税为正增长,说明这两个行业利润均为正增长。但为保障营改增试点的稳步进行,今年部分税收收入申报时间有所推后,即税收上缴存在一定时滞性。

  房地产业受今年上半年房地产销售火爆,税费收入贡献明显。上半年房地产营业税金和所得税分别实现339亿元、151亿元,同比大增42.2%、33.5%,上半年行业净利润实现357亿元,同比增长25.6%。

  胡怡建表示,在整体经济增速下行背景下,房地产业一枝独秀,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在加大,这跟政府调控有关。

  融资成本下降,总成本仍上行

  除了税费负担下行明显外,企业的财务费用也有所下调。

  上半年这两千多家上市公司财务费用共计1172亿元,同比下降5.3%。财务费用主要表现为融资成本,由于2015年以来的连续降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融资成本。

  银行半年报有明显的反映。如农业银行中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利息净收入约为1989亿元,同比减少205亿元,减少9.4%。具体而言,生息资产规模仍在增长,这带来利息净收入增加约219亿元;而利率下行,带来利息净收入的减少,上半年减少约424亿元。

  农行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姜瑞斌介绍,利息净收入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2015年央行连续降息带来的影响。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银行利息下降,但民间资本融资成本仍然相对较高。因为银行等机构风险偏好下降,银行仍然更青睐政府、国企相关的公共项目。

  农业银行中报发布会上也表示,农行加大了对基建、公用事业等大行业、大客户、大项目以及稳增长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这是公司类贷款保持平稳的原因。

  国务院、地方政府出台了系列降成本的举措,包括减税、下调电力成本、降低社保缴费率、取消政府性基金、降低住房公积金等多项内容。各省均列出几千亿规模的减税清单,广东预计2016年全年为企业减负超过1900亿元,江西出台缓解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举措有望每年直接为企业减负超过500亿元。

  从已经公布中报的2342家上市公司来看,尽管减税、降低融资成本等政策效应显现,但综合来看,企业经营成本仍在继续上行,在营业总收入保持正增长的前提下,成本的增加导致2016年上半年整体利润的负增长。

  上半年已经公布中报的2342家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实现10.2万亿元,同比增长3.2%;营业总成本为9.2万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为9812亿元,同比下降3.03%。

  与2015年中报数据进行比较,有一些有意思的结论。2015年这些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92万亿,营业总成本为8.77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0.54%、0.44%,但2015年上半年利润总额实现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胡怡建表示,2016年这些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仅增长3.2%,低于GDP增速,说明整体经营形势不佳;但相较2015年营业总收入仅微弱增长0.54%,今年的经营形势似乎并不比去年差。之所以出现,2016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利润总额为负增长,而2015年同期却增长10.5%,应该主要由于2015年资本市场火爆,带来资本利得较多,而2016年金融业这块相去甚远。

  虽然银行业利润仍保持正增长,但若将包括券商、保险等非银金融纳入,整体金融业2016年上半年利润为负增长。纳入统计的40家上市金融机构,上半年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同比缩水35.6%、22.6%,同期利润总额下降14.1%,而2015年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6.3%。

  具体分析成本项构成,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共计3729亿元,同比增长12.8%;管理费用共计8647亿元,同比增长5.7%——这两项成本的增加,较大地挤压了上市公司利润空间。

  胡怡建指出,企业营业收入增速趋缓,但一些固定投入的成本,比如管理费等,未必会随着营业收入同步下行,这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目前,降成本政策主要是政府方面的降成本,但企业部分成本的上升,是市场因素决定的。

  【上市国企中报业绩下滑 期待改革带来效益提升】

  截至8月28日,已有2430家上市公司陆续披露半年报,从目前中报数据情况来看,上市民企的盈利表现仍然优于国企。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国企今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整体下滑15.46%,具体而言央企同比下滑19.64%,地方国企同比下降4.48%;相较来看,民企则同比大涨30.59%。

  而近期出台的《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多个地区加速推动国企改革,再次把国企改革推上风口,市场人士期待国企改革能有更多进展。

  资源型房产类国企业绩走俏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整理关于上市公司“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数据发现,截至8月29日,数据显示逾八成上市公司实现盈利。

  其中,民企实现盈利覆盖面最大,达91.2%;国企表现较逊色。

  盈利额在收窄,国企利润增速再度放缓。数据显示,央企今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3015.51亿元,同比下滑19.64%,为当期下滑幅度最大的公司属性;地方国有企业下滑4.48%,净利润为1365.74亿元。

  具体来看,除金融行业外,国企仍然在传统资源领域上“独占鳌头”——“电力”行业净赚266.51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传统产能比如“石油化工”、“煤炭开采”亦表现向好,净利润分别为233.91亿、123.94亿。以上均是上市国企盈利前十行业。

  据了解,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下,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成为重点工作。华泰证券分析师陈雳称,根据华泰证券金属能源矿产组于7月4日-8日组织的陕西、山西煤炭联合调研结果来看,目前陕西、山西国企以及部分民营企业基本上保持零库存状态,各企业回款质量有着显著改善。

  围绕房地产行业的“房屋建设”、“房地产开发”领域上半年赚得盆满钵满,这类国企分别有161.00亿、152.00亿净利润。

  另一厢,上市国企亏损情况仍在今年上半年较为突出。国企亏损覆盖面为16.8%,该数据在民企仅为其一半左右,为8.87%。截至目前为止,亏损的地方上市国企亏损额合计97.76亿元,亏损的央企亏损121.12亿元。

  航运行业中仅“中国远洋”一家公司亏损达72.09亿元,公司称主要受到集运市场运价水平极度低迷的影响,加上公司重组交易带来的一次性账面影响。

  其次,上市国企出现亏损较为严重的行业为“化学制品”,截至目前12家该行业的国企累计亏损24.77亿元;然而有趣的是,国企这项“短板”恰恰是民企表现优异的地方。数据显示,上市民企的盈利行业榜单中,“化学制品”行业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合计为84.61亿元,位列第4名。

  国企改革加速市场分歧大

  国企的基本面仍在经历结构调整,近期出台有关国企改革配套文件;上海、广东等多个地区加速国企改革进程等事件,再度让国企改革成为热点话题。

  广证恒生分析师苏培海评价《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时指出,该举措可以帮助国企建立有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降低国有资本流失的可能性。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已进入落实阶段。预计兼并重组、资产证券化、国资投资运营平台这三个方面的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原因是这三个方向操作性强、有成熟可借鉴的案例,与供给侧改革密切相关,考核容易。

  卖方吹响集结号,国企改革点燃市场热情,数据显示,围绕国企改革的相关概念股8月以来涨势喜人,比如“上海本地重组”概念8月至今涨势6.03%、“国资改革”概念3.10%、“广东国资改革”2.29%。8月29日,汇添富上海国企ETF上市,该基金成为首只以上海国企改革为投资主题的基金。

  但部分机构投资者期待更多进展。他们表示,国企改革炒作更多来自资本市场主题热点轮动的原因;但产权问题尚未见到突破。

  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基金董事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表示,“从目前来看,国企改革还未见大突破,仍然沿用过去两种思路:第一、从原来‘管企业’逐渐过渡到‘管资产’,国资逐渐退出一些领域;第二、大集团把同类型公司进行合并。在产权方面,国资退出渠道还未有体现,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这也与‘担心国有资产流失’有关系。”

  在他看来,目前上市国企仍然主要通过“重组”方式去刺激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上海地区近期推动国企改革,但据我观察,重组的动作相对较多。国企重组与民营重组有区别,民营重组的主观能动性很高,但缺点是估值高;国企重组缺点在于行政化,重组不容易成功。”

  深圳一家中型私募合伙人表示,国企改革是一件长期而且艰巨的过程。“通过内部改革解决生产效率问题,虽然效果会有一定地释放,但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我们觉得有些行业还是需要民营企业进入,才能提高效率。”

  “现在二级市场是存量资金博弈,需要找一些突破口,比如国家政策热点,上海地区的国企改革推进比较快也称为市场关注点,因此近期国企改革成为主题。”该合伙人表示。

(作者:佚名 编辑:chenye)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