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业园区遍地开花

时间:2017/6/16 9:50:47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原标题:医疗产业园区遍地开花 造血能力待考

医疗产业园区遍地开花

  医疗健康产业持续增长,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专门的医疗产业园区,园区运营方如何吸引相关企业落户并持续盈利,需要创新思维。

  诺华、华大基因、赛默飞、先健科技等8家“大咖”企业正式入驻,为松山湖国际精准医学园的“诞辰”增添了含金量。

  松山湖国际精准医学园坐落于东莞松山湖高新区,6月14日,该园区CEO曹虎向记者独家透露,园区工程共分三期,前两期计划按照40%/60%的比例投资30亿,建设15个重点项目,并以英国MRCT和德国医谷作为两大支柱,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驻,建立“科研——产业化转化--临床应用” 的转化医学发展模式。

  “国内的医疗园区很多,出现了同质化供应,企业真正需要的供应反而不足。在园区设计上,通用型的办公用品也是过剩的,很多园区还是地产思维,通过租赁盈利。”曹虎说。

  近年来,国内生物医药产业俨然进入黄金期,年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相关创业风起云涌,加上双创热潮、精准医疗、健康中国等吸睛概念不断加持,全国各地动辄数十亿的医疗孵化器、产业园遍地开花。重金布局之余,各大“金主”也面临如何选址、引入上下游产业链优质企业和人才、打造盈利模式等苦恼。

  引进海外模式

  根据规划,松山湖国际精准医学园一期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除8家签约入驻的企业外,还计划引入70至80家企业,将以处于A轮和B轮之间的初创型企业为主,同时吸纳规模较大、发展较成熟的企业,为其提供研发和医疗试验支持。

  二期建筑面积规划60万平方米左右,将设立面向德国企业的独立办公楼、MRCT(英国国家医学研究科技部)研发大楼、企业研发总部等。

  “三期工程随着企业发展阶段展开,第三期需要更多的生产、办公、研发一体化,实现真正规模化。我们也会同步打造阿尔法跨境产业平台、医疗创新公司弹射器、国际医疗技术平行基金三大配套产业。”曹虎透露。

  资料显示,松山湖精准医学园由美国科特勒集团、德国医谷和东莞松山湖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三方共同运营打造。曹虎的另一个身份是美国科特勒集团中国区总裁,该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已将近18年。

  目前,科特勒集团作为前期发起人,负责项目的创意、可行性研究、规划、商业模式,后期的运营管理、园区开发、投资基金建设等都由科特勒集团包办。德国医谷作为该园区的股东,也是科特勒集团的境外合作伙伴,在运营模式上为园区建设提供“模板”。

  “德国医谷模式可以概括为多元化服务驱动,”德国医谷总经理Matthias Hiegel向记者表示,除了传统产业集群具备的园区、研发、创业企业等业务外,还会引进研发机构、大型企业、医院等,进行跨行业服务整合、对接,例如将医院的临床业务和大学科研能力、企业开发需求对接。

  内容建设方面,该园区主要方向,一是高端医疗装备,包括医疗影像、医疗机器人、新型医疗器械、高值耗材、创新医疗服务;二是分子诊断,涵盖下一代基因组学尤其是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医学和生命科学相结合的技术和企业。

  在药物方面则引进MRCT。据介绍,MRCT的4款靶向大分子药物已授权给药厂,每年将近产生两百亿美元销售收入。此次将MRCT引入中国,是要扩张其在全球的研发能力,同时在本地培养人才,联合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发大分子药物,在基础研究基础上提供优化评估、筛选、临床建议等服务。

  由此,该园区未来计划形成三个集群:以德国医谷为支柱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以MRCT为主的药物、生物制药集群;以牛津大学计算机系和牛津创新金三角为主的医疗人工智能集群。

  “国外企业给我们带来优质技术和先进人才,中国企业的筛选标准是技术优秀并且呈现出高增长潜质,”曹虎进一步说,“医药周期在7至10年,器械周期是3至5年,医学信息技术周期通常为2年至3年,全部兼顾才能形成比较好的生态模式。”

  遍地开花有待“结果”

  精准医疗无疑是当前医疗产业园区建设的热点,过去的几年里,医疗产业园、孵化区雨后春笋般涌现。

  记者注意到,与松山湖国际精准医学园前后脚开业、投建的医疗产业园有3家,分别为总投资40亿元的绿叶生命科学产业园,签约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邛崃市与威高集团签订的威高医疗装备产业园,投资35亿元;总投资3亿元的平昌县黄滩坝医疗科技产业园B区等。

  高特佳医疗投资集团高级研究员李挺告诉记者:“医疗产业园之前有成功的案例,培育出上市公司或行业龙头,加上医疗投资很火,生物医药产业被认为是下一个爆发点。”

  医疗产业园火爆背后是政策的不断加持。自从2015年初奥巴马提出美国精准医学计划开始,精准医疗这把火在国内越烧越旺,去年,基因组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以基因检测为基础的精准医疗创业更是风起云涌。

  “精准医疗的驱动力是找到更有效的方式治疗癌症、心血管疾病。背后重要的驱动力是药厂,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开始研发靶向药物、靶向诊断技术。另外,还有信息技术处理海量数据,医疗器械则更多的是满足临床医疗。”他说。

  目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专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高新园区,多由政府主导或企业自发集聚形成;另一类是包含在综合性高新区或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园中园”形式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具有市场化程度高、运营机制灵活的特点。

  而医疗产业园的运营主要取决于定位、孵化支持、服务、政策监管、人才等方面。但部分产业园定位并不清晰,园区除了生物医药企业外,还有传统化工原料类厂房,在洁净度、用水等环境指标上,与生物医药企业需求相悖。

  曹虎直言:“大多数园区和孵化器定位不明确,规模、体量、选址没有考虑到行业聚集需求,要形成医疗产业集群,需要有相关的医院、大学、人才、龙头企业、上下游供应链,还有政府的市场准入,这些是选址的一个基础条件。”

  Matthias Hiegel表示:“德国很多产业园都是小城市为主,小城市反而更有发展产业集群的优势,大型都市虽然有人才优势,但产业太多,交易程度高,很快会丧失关注点。”

  孵化支持则与商业模式直接挂钩。李挺指出,当前产业园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三种:政府搭建的产业园,一般是收税;很多产业园也会跟政府基金连接,或自己做早期风险投资,这部分是很多资本不愿意投的,成功率比较低;最后是房地产经营模式,把人引进来后配套搭建小区、商场等。

  不过,部分园区经营承压,短期内希望回笼资金,因而选择孵化低端制剂、中药等“短平快”项目,不符合产业升级创新方向。而创新药研发耗时过长,对药物申报、评审渠道等都有要求。

  另外,传统园区营收以硬件、办公场所租赁为主,而通过股权投资、置换等增值服务,参与企业孵化并实现营收是一大趋势。

  “我们园区对企业成本出租,更多的是通过租金和科技服务换取企业股权,同时建立产业基金,筛选国际医疗企业,对符合中国要求的、新技术应用型的先进企业进行投资,帮助其进入中国并完成注册、资源对接、经销渠道渗透等。因此,这笔投资就变成了风险投资,转化成为其中国公司股份。”曹虎说。

(作者:佚名 编辑:ID020)

上一篇:51家工业园进入低碳工业园区试点期

下一篇:没有了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