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宣布全面升级普惠金融 董事长这样分析融资难困境

时间:2018/9/27 10:31:34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网

  9月26日,工商银行在京宣布,全面升级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打造“广覆盖、多层次、高效率、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推动小微金融增量、扩面、平价,力争未来三年公司贷款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投向普惠金融领域,普惠贷款年增幅30%以上,普惠贷款三年翻一番。

  工行董事长易会满表示,发展普惠金融既是商业银行的大局和责任,也是市场和机遇;既是服务本源的体现,也是战略转型的方向。普惠金融不可不为,更大有可为;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如何做实做深做细的问题。

  银行如何看待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从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调研走访的情况看,尽管不少银行都意识到做普惠金融是未来银行发展的必经之选,但真正落脚到实际推动中,仍障碍重重,造成了如今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普遍存在。

  “尽管舆论批评国企和地方政府平台债务风险高,但在刚性兑付没完全打破的当下,多年来银行给这两类企业放贷是风险较低的,相反,民企反而是不良的重灾区。”华东地区一银行高管对证券时报记者说,想让银行真正有动力去做民企金融服务,唯有打破银行的刚性兑付幻想,这样银行才能认真地对待不同企业自身的真实情况,而不是考虑其背后是否有政府信用背书。

  小微贷款最大的成本是风险成本,数据显示,目前小微贷款不良率平均为2.75%,比大型企业高1.7个百分点,单户授信500万以下的小微贷款不良率更高。

  易会满认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复杂、多元、综合的问题,背后有深刻规律和复杂原因,需要全面分析,综合施策,持续发力。

  首先,从企业需求端来看,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资产规模较小,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抗风险能力较弱。再加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尚不完善,部分区域信用生态环境不够理想,客观上也缩窄了银行的可选择余地。

  “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存在融资缺口的小微企业中,有一定比例的企业营业收入下滑或盈利下降。小微企业融资难,因企业而异,因区域而异,主要表现为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金融生态较差的地方小微企业融资难。”易会满称。

  其次,从金融供给端来看,部分商业银行有垒大户、吃快餐的发展惯性和路径依赖,习惯“做大”的信贷作业和服务模式与小微企业需求不相适应,普惠经营能力不足。一些基层机构和从业人员由于前些年小微贷款不良率上升较快,受到问责的比例较大,客观存在“恐贷症”“惧贷症”,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此外,当前融资渠道和金融资源配置过度分散化,一些所谓的新金融、类金融机构追求高风险高收益,在看似缓解“融资难”的同时加剧了“融资贵”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大型银行小微贷款平均利率在5%-6%之间;各种新金融、类金融机构普遍在15%以上,而民间借贷一般在20%以上,中小银行介于大银行和他们之间。小微企业融资贵,因渠道而异,主要体现为非银行类机构和部分中小银行融资价格过高。”易会满说。

  小微贷款要坚持保本微利定价原则

  不过,尽管大行发展普惠金融是践行社会责任和政治担当的重要表现,但也要遵循商业可持续原则。易会满表示,工行对小微贷款实行“保本微利”的定价原则。

  具体来说,一方面充分发挥大行存款稳定优势,避免存款分流制约信贷投放能力,严控负债成本上升向资产端传导。另一方面,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等方式,对分支机构向小微企业的让利进行全额补偿。

  “小微贷款最大的成本是风险成本,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是提升风险管控能力,这是商业银行应该具备的专业优势和看家本领,也是最大的商业可持续。“易会满说。

  工行行长谷澍当天发布了工行基于“一个平台、三大产品体系”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其中,“一个平台”是指集“开户、公私联动、财务管理、理财融资”等功能为一体的“工银小微金融服务平台”,可以为小微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

  “三大产品体系”则是指围绕小微企业的成长周期,提供包括纯信用类的“经营快贷”、抵质押类的“网贷通”以及“线上供应链”等在内的多款线上融资产品。其中,“经营快贷”是“低门槛、纯信用”的小微专属融资产品,无需抵押担保,银行依据大数据主动授信,线上办理。“网贷通”通过建立覆盖全国的押品数据库,智能评估押品价值,实现线上一键即贷,随借随还。“线上供应链”以核心企业为依托,应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可实现全链条授信融资。

  目前工行在一级分行层面均已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在全国成立了约230家小微中心,累计服务小微客户超过百万户,投放小微贷款9万多亿元。今年上半年,工行普惠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7%,远高于各项贷款。

  (原标题:工行宣布全面升级普惠金融 董事长这样分析融资难困境)

  版权说明: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国上市公司网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孙璐璐 编辑:id020)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