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领域投资持续火热 退出不能只看估值

时间:2019/1/16 11:04:05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投资是为了退出,即便是热门的医疗健康领域也是如此。

  近年来,生物医疗健康企业成为诸多板块的争夺地之一,港股在去年的上市规则修改中更是直接抛出“未有营利的生物医药公司允许在港股上市”的条款。

  投资人在投资生物医疗项目时,对于退出是如何考量的?

  根据企业自身选择上市地

  在上市退出渠道中,对于企业而言,选择在哪里上市是最重要的因素。

  华领医药首席财务官林洁诚表示,企业要考虑在哪一个地方上市,首先应该要看规则。作为华领医药本身,虽然是中国公司,很想在境内上市,但是因为没有收入,架构也不合适,投资者也大部分是美国的VC机构,因此不能在境内上市。

  在港股放开生物医药公司上市后,港股成为诸多生物医药公司考虑上市的优先选择地。中金公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夏雨扬表示,从他们带企业在香港、美国和国内的一圈路演看下来,比较明确的感受是美国投资人确实比较专业,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分析师都有比较深厚的经验,对于估值和发行也都比较熟悉,对未来盈利的时长容忍度也更高一些。

  而香港之前传统上是盈利公司上市,尽管香港有很多投资者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分支机构,但是相对投资基金的人员还需要一段时间去理解和认识。但是他也认为,随着新药企业逐步在香港上市,这部分投资人群体会慢慢成熟起来,对于后面要再上市的新药企业知道如何准确给予定位。

  至于国内中资,夏雨扬表示,现在科创板出来以后,可能对于生物医药企业也有一些特殊安排,投资人也可能有一个逐步培养、学习、成熟的过程。

  对于上市地的选择,夏雨扬认为,要看是否是全球性的药还是中国性的药,主要市场在哪里,包括投资人肯给的估值的角度。

  普华永道资本市场合伙人杨方则分享了自己的“见闻”,他说,中国企业特别喜欢折腾,很多企业选择上市地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估值,想到估值就想去A股上市。但A股市场不确定性比较高的时候,他们又想去境外市场上市,等到想上市的时候市场又已经不一样了,投资人压力很大,很多资金可能要到期了,就要求回购。

  他指出,一个企业在选择上市的时候估值不是唯一考量的标准,企业要看自己在哪个市场上比较适合,企业要看自己的业务。如果是一些全球性的产品,可能在美国上市比较好。如果是针对中国的产品,那可能境内或者香港市场比较好。之后企业再根据自己的营利性,在A股和港股之间做一个选择。

  “不管怎么做选择,对于企业来说做好自身的发展,修炼内功是最重要的,中国上市肯定要中国企业的合规性,要有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吸引境外投资人。”杨方说。

  并购成“主要退出管道”

  项目的退出方式是多元化的,除了上市之外,并购近年来逐渐成为诸多机构的“主要管道”。

  BCG合伙人陈白平根据他们服务过的企业情况,谈了关于并购的一些注意事项。首先,要了解大企业对什么类型的项目感兴趣。现在大部分企业觉得整个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未来一定要明确自己要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第一条路径是走规模、成本的企业,这种方式未来如果能够形成几个寡头是一条不错的路,但是投资路径比较长,形成行业垄断地位所需要花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国家政策不确定性也比较高。这块可以看到有一些公司包括原来做创新药的国外公司,有很多成熟的产品,在国外他们把创新产品拆分开来,对于一些成熟的品种也有和国内企业进行合作的意愿,都是可以考虑的方向。

  第二条路径是走创新差异化的方向。目前很多国内药企非常饥渴,更渴望是短期和中期能够给他们带来一些项目。很多国内的大型药企在谈这些业务的时候很难做决定,归根到底是他们还没有考虑清楚自己的方向。对于投资人来说,跟他们谈合作的时候可以考虑在早期帮助他们下定决心选好合适他们的领域,只有聚焦某些治疗领域的商业化运作才是最有效的。长期的话,很显眼的靶点和品种选择,很重要的是能够形成规模的产品投资线,能够形成系列的品种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一些。

  “现在的时机点是整个医药行业站位大转型的时期,可能现在的估值比较好一些,大家从需求上来说确定是非常重要的时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并购活动还是会非常活跃的。”陈白平说。

  谱润投资合伙人孙云则表示,从一个发展阶段的角度来说,现在整个资本市场处于寒冬状态,意味着估值比较低,也是做并购比较好的时候。从更长期的角度来说,并购现在才刚刚开始,有很长的时间可以发展。

  在生物医药领域,跨境并购并不少见。夏雨扬指出,跨境并购要考虑很多因素,资本运作的方案也越来越多样化。

  他直言现在中国和国际的交流越来越多,中国人到境外进行收购要考虑很多因素。而从资本市场的模式和方式上来说,手段也越来越多,从以前现金收购的方式,到现在A股公司可以用股权方式直接收购。他认为,从整个监管层面上来说,是鼓励优质公司进行相互之间的整合的,这当中有很多技术关键点需要投资人解决,包括尽职调查中把握准备收购标的公司的资质问题、资信情况对盈利的影响,以及后面一系列操作方式的选择优化,都是进场越早越好的。

  他也坦言,以往中国企业走到外面去吃了很多亏,习惯性境外收购以后,把企业的管理人都换成中国人自己来管。但其实中国企业的管理方式跟境外企业管理方式完全不一样,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玩法。

  “现在我们看到更多企业走出去需要和对方谈如何留住现有的高级管理人员,而且境外很多我们想收购的标的控股股东都是基金,和中国不一样。”夏雨扬说,中国很多都是产业投资人,如果这样的话,机构要更加注重如何维持运行,保证公司以往的业绩未来还能持续,结合中方对它对接出来的资本、市场等资源顺利对接,保证收购的成功。

  (原标题:医疗领域投资持续火热!退出不能只看估值,并购逐渐成主要“退出管道”)

  版权说明: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国上市公司网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张国锋 编辑:ID020)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