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成功转型投资人 北极光邓锋称追风口会错失投

时间:2018/12/20 10:34:04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说起北极光创投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接触过他的人的感觉都是“理工男色彩浓厚”、“科技控”。

  作为一名拥有着国内外顶级名校教育背景的“超级理工男”,在自己职业生涯的后十年转型成为国内顶级投资人。其一手创办的北极光创投以严谨和专注著称,被誉为国内创投机构的“产业派”代表,至今管理着5支美元基金和5支人民币基金,管理资产总额超过300亿元,平均退出IRR逾30%,退出项目数量近50个。

  北极光创投成立至今13年,从初期开始就坚持早期科技投资,靠坚定的投资策略和优秀的业绩跻身一线投资机构,形成了一个正反馈的发展。截至目前,北极光创投投资了200多家企业,其中80%是A轮以前项目,只有20%是B轮及以后。名单里面包括美团、华大基因、APUS、VIPKID等明星企业,分布在TMT、先进技术和医疗健康三大领域。

  “在个人所在的领域,找到一些让自己每天都能真正激动不已的事情,去创造它并改变世界,可能是支撑这个人长期走下去,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合格投资人的关键。”邓锋说。

  创业经历助其帮忙不添乱

  1986年,邓锋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早在读本科时,邓锋就通过提供科技咨询勤工俭学。

  从1990年开始,邓锋先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攻读计算机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在沃顿商学院攻读MBA。但是,博士学位读到一半时,“不安分”的他就跑出来加入芯片巨头英特尔做工程师,过上了待遇优厚的“金领”生活。

  正是在英特尔工作期间,邓锋意识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安全领域将会获得飞速发展,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1997年,邓锋选择了辞掉英特尔的工作,和两个清华的校友创办了NetScreen,专做网络安全产品。他所获得的第一笔100万美元的融资,来自于12个天使投资人,这些人分别来自于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用邓锋的话说,“可以组成一个联合国了”。

  1998年年中,以投资雅虎而闻名于世的红杉资本等多家风险投资商正式向NetScreen投资。自此,邓锋开始从最初与天使投资接洽,转变为开始与风险资本接谈。一年后,红杉资本又追加投资,大笔资金的注入,让NetScreen的技术转化为产品并投放市场的速度得到很快提升,公司迅猛发展,成为当时全球最领先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提供商。

  2001年,NetScreen成为9·11之后第一个上市的美国企业,上市后四年又以42亿美元被Juniper网络收购。说起这件事情,邓锋至今仍觉得有些不舍。“但是必须要为股东和员工的收益考虑,我们卖企业不是因为企业不好,而是在最高点卖的,对方给我们的出价比股票市值高出60%。”邓锋说,这体现出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不能说公司只属于老板个人,懂得分享很重要。

  也是这段创业经历,让邓锋在之后的投资生涯中更懂得“身临其境”。在他看来,创过业的人再来做投资,视角会很不一样,更能够关注到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点,而不单是看财务数据、估值等数字。而这一点在做早期科技类投资时特别关键,因为初创公司在这个时候往往没有收入,需要投资人多一些耐心。

  “同时,因为创过业,你会知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坑,在投后阶段给予及时、适当的提醒和定向的帮助,就能做到帮忙不添乱。”邓锋说。

  坚持科技早期为投资策略

  2005年,邓锋带着妻儿和在美国得到的“第一桶金”悄然回国,在北京清华科技园科技大厦这座刚刚落成的写字楼里做起了风险投资。在邓锋看来,这个想法和举措,并非“心血来潮”。

  最初的时候,邓锋打算花一半时间做天使投资,一半时间做公益。在硅谷的创业经历,让他意识到很多伟大的科技公司都是由风险投资孵化而成的。

  而真正让他决定做VC的是2004年6月,当时美国硅谷银行组织了一个赴华考察团,红杉资本、KPCB、Accel Partners、NEA等世界最顶尖投资机构的24位投资人来中国考察。这也是邓锋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美国的风险投资和中国市场。

  而早在2001年,华源科技协会(HYSTA)在美国成立,这是一个致力于帮助在美国的华人成功创业的组织。2005年,邓锋成为该协会的主席,并举行了主题为:“中国,走向主流”的年会。在这届年会上,张朝阳、丁磊、李彦宏、杨元庆、郭为、吴鹰、杨致远、陈宏、柯严、丁健、段永平等人都跟邓锋一起深度参与,当时他们都普遍感知到创业大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开放,以及中国国内市场的广大和巨大潜力。

  同年,邓锋还组织了“中美IT企业领袖峰会”,将上述的企业家们聚在一起。而当时马云的阿里巴巴、李彦宏的百度都还没有上市。在这个会议上,马云和杨致远的一次私聊,启动了后来那场精彩跌宕的雅虎收购案。可以说,通过这些举措,无论是对国内环境的感知,还是国内企业家对国外环境的了解,邓锋等人都通过交流和合作有比较直观的认识。

  “一开始并没有很理性的、特别清晰的思考,只是觉得这个大方向对,我喜欢,就做了。”回忆起创立北极光创投的感受时,邓锋如是说。

  在最初成立北极光创投的时候,邓锋说,当时的挑战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第一,他回国创立北极光创投相当于重新创业,又是从头开始做一个全新的品牌,这里面就包括找人。“我从清华毕业之后就去美国工作、创业,在那边生活了十多年,对国内的情况并不是特别了解。”邓锋回忆说,自己回国后的第一个司机是通过报纸广告找的,这个司机至今还在北极光创投。而更难找的则是合伙人,丁健在2003年从亚信卸任CEO,当时邓锋有意拉他一起合伙做北极光。“但就在同一天上午,丁健被林仁俊拉着加入了金沙江创投,我在下午邀请时为时已晚。”说起这个事情,邓锋仍感觉有些遗憾。

  第二,北极光创投最初就是以科技早期作为自己的投资策略,当时在国内这样的投资机会确实比较少。但基于对大趋势的判断和自身的基因,邓锋及其团队坚持了下来,这几年成果逐渐显现。

  让邓锋“稍感安慰”的是,从成立初期至今,北极光创投在募资环节并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2005年12月,北极光创投融到第一笔钱;次年5月,融到了第二笔。邓锋介绍说,北极光创投的投资机构,除了美国的一流大学捐赠基金、家族基金和基金会,Greylock和NEA也是他们的LP。从第一支基金到最新的第五支基金,这些LP一直追随,对北极光创投很信任。

  风口是退出而非投资良机

  过去数年,“风口论”在国内创投圈内大行其道,但邓锋一直是其中极特殊的“反风口”的投资人。

  他直言,北极光创投的思路是抓住总回报,在他们熟悉的领域长期深耕,要投可规模化、可持续性、具盈利能力的项目。这个战略,从邓锋回国的第一天到现在,从来没变过。

  在选人方面,邓锋十分看重价值观和专业度。他曾多次公开发言,做投资是靠口碑和积累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积累人品,因此在团队当中,人品好是他选人的第一标准。

  其次,从专业层面上看,北极光创投的投资团队构成中,大部分人也是理工科背景出身,这跟邓锋设立的早期科技投资策略相关,要对行业有一定理解,看得懂才能投。

  在他看来,早期投资不仅仅是投早期阶段的公司,而是要在大浪来临前提早布局,这样在大浪起来的时候才能跟着一块起来。“这跟冲浪是一个道理,当浪真正起来的时候,你已经站不起来了。风口指的是浪最大的时候,在最高点其实不是投资最好的时候,反而是退出的时候”。

  邓锋说,做早期投资,最需要的是前瞻性思维,要关注未来5-10年的大机会和趋势,长期蛰伏在一个赛道里,这样有机会才能提前感觉到。对于北极光创投而言,邓锋认为,他们希望既看到聚光灯之下的东西,也要看到聚光灯以外的东西,同时要帮助企业家做有效的投后增值服务。在邓锋眼里,北极光创投的投资策略和定位,带有明显的硅谷VC的特点。

  上述种种因素的汇合,让北极光创投在圈内享有“专业”、“职业化”的盛名。邓锋自己对于北极光创投的评价,是投资的时候属于“产业派”,对技术看得很深,也看重扎扎实实成建制的团队。

  这种“严谨”、“专业”,在北极光创投的被投企业中也广泛流传。在接触邓锋之前,Sensoro创始人赵武阳就认为自己“思考问题很敏捷,速度特别快”,但和邓锋打过几次交道后,他服气了,直言“人家不仅是比你快,而且还比你快好几个数量级”。这让赵武阳感受到了压力,所以如果要和邓锋开会或沟通,赵武阳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想清楚。“因为人家比你快。就像电视剧里高手过招一样,你招式比划半天,对方一招,你挂了,战斗结束。”

  3D打印项目清锋时代的天使轮融资由北极光创投领投,其创始人兼CEO姚志锋就曾感叹:“北极光专业到有点吓人,对,就是这么夸张。”

  投资不能因错过而懊恼

  在邓锋看来,投资这件事对他来说是非常有意义、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是遇到一个项目跟你脑子里之前的想法不谋而合,那种时刻特别兴奋。

  在北极光创投内部,有个不成文的“三不投”原则。一是资产太重的公司,如果没有特色的创新不投;二是不懂的不投,像基建项目、养殖业和种植业,并非领域不好,而是团队不懂;三是创始人有巨大道德风险的不投。

  根据赛道布局,邓锋对北极光创投的内部架构做了明确划分,专注TMT、先进技术和医疗健康三个板块。北极光创投早期的多数项目都聚焦在B端,见长于高科技板块。后来随着新合伙人的加入,逐渐拓宽业务边界,由专注B端投资,逐步扩充到C端投资。

  “消费互联网行业是一个需要大量的生死才能诞生出一个巨头的行业,例如大家今天看到的美团,北极光创投有幸投资,当时O2O有多少家企业?千团大战,太多死掉了,最后出来几个大的,美团才能很大,这是正常的。”邓锋说,自己更喜欢早期的时候,看团队、看大方向,不去赌风口,当时间到了,方向对了、团队也是对的时候,他们就会投资。

  但是,在邓锋的投资生涯中,也不免有错过的遗憾。在2018创新中国秋季峰会上,邓锋在和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对话时就透露,自己错过了小米。

  他说,当初看雷军的小米项目时,他请教了许多行业内的专家,他们都说雷军是一个做软件的,转型做硬件并不靠谱。“我就是非常不幸地请教了很多专家,所以就没有投到小米。所以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不过邓锋也说,专家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不让你犯特别明显的错误,与此同时真正有革命性的企业也很难投出来。

  邓锋还透露,北极光创投也曾看过拼多多项目,但依然主动选择了错过。他解释说,北极光创投以关注科技为主,在科技类的项目上,他们的判断更准确深入一些,同时做早期也比较强调对人的判断。但拼多多这个案子在早期的时候,从这两个方面很难判断出来。

  邓锋还说,投错了企业其实不是最坏的,更恶心的是投到了一个坏的企业,投入了大把时间后,企业家赚了钱,坑了投资人,会很难受。接触过特别好的企业但最终没投,可能会很难受,还有更难受的,是投进去了,而且企业做得很好,结果你在不适当的时候退出了,只赚了两三倍,后来发现人家是几百倍的回报。

  “做投资不能说我错过了好的案子,就觉得很懊悔,因为投资可以赚钱的地方太多了,要聚焦在你能够赚钱的地儿。所以风口论的问题就是,今天这儿热,我就看这,明天突然那边热,我再去看那儿,总想着万一错过了怎么办,最后你发现可能反而什么都错过了。”邓锋说。

  未来风险投资会进入更早期阶段

  在邓锋看来,早期投资的特点是专业性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也越需要投资人对未来的方向进行准确的判断。他认为,时机是很难掐得很准的,但方向判断是可以做到的。在一个行业里,浸淫的时间长了以后,你能够知道哪些方向是对的,哪些方向可能是错的。

  提到大方向,邓锋说,不能简单说哪个行业,一般都是从经济发展的未来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角度来看。在他眼里,科技创新无论是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所带来的IT革命,还是以精准医疗、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带来的生命科学健康医疗的革命,在全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对于消费升级,邓锋认为,下沉、新零售都是消费升级的体现。他直言,很多品牌过去只在一二线城市被熟知,现在开始下沉到三四线城市甚至五线城市,包括“小镇青年”也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认可的词,这些都属于消费升级。

  在谈到产业互联网的时候,邓锋表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与产业升级和改造相结合的阶段。对于产业来说,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更显得十分重要。他认为,在作出投资决策时,无线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更应该放在一起来思考和看待。

  “我们要投的人工智能企业,它既有很高的壁垒,而且有很高的天花板,不太容易被BAT颠覆。”邓锋说,未来可能在物联网上机会很多,无论是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都有很多机会在发生,而且变化很快。

  在新的形势变化下,邓锋认为,风险投资会进入处于更加早期阶段的项目,这也促使风险投资行业会向着更加专业、更加科技的方向转变。这其中,专业的要求,更多来自于对项目和团队的判断。邓锋表示,在今天的科研体系中,研究成果向商业环境的转化链条存在断档。如何利用风险投资机制完善环境,本身对团队就有很高的专业要求。

  此外,邓锋认为,今天的风险投资机构,更加适合与创业团队一起探索和研讨,对项目进行更加深度的孵化。

  “未来十年,VC要对低投入高回报的模式进行反思。”邓锋认为,未来十年,风险投资行业的平均回报率会低于过去十年,但由于中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加速发展的趋势,风险投资仍然会有不错的回报。

  (原标题:创业者成功转型投资人!他曾投中美团、华大基因、VIPKID,北极光邓锋称追风口会错失投)

  版权说明: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国上市公司网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张国锋 编辑:ID020)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