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估值降三分之二

时间:2017/5/12 15:09:16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创业板估值降三分之二 成长股布局还有多远?

  跌宕起伏的2015年,创业板指数从4037点下跌到1779点,再从1779点涨到2915点。现在经过1年半左右的下挫--横盘--再下挫,创业板指数近日击穿了之前1779点的低点。那么,创出新低的创业板指究竟还得跌多久?寻底之路还有多长?

  估值:降至峰值的三分之一

  说到创业板的下跌,自然而然地都会先谈到估值,这也是一直以来关于创业板究竟贵还是便宜的关注焦点,那我们就先从估值来比较一下吧。

  根据深交所5月10日数据,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为50.23(倍),今年以来的最高值是在2017年1月4日,平均市盈率为74.66(倍),再拉长一点时间来看,2015年6月3日,创业板平均市盈率曾经高达146.57(倍)。

  可以看出,相比于年初的市盈率水平,目前的市盈率已经下降了近三分之一,而相比于2015年牛市时出现的峰值,则已经下降了近三分之二。

  那么,如果从历史的最低点来看,目前的估值又是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众所周知,创业板指曾在2012年12月4日创下585点的历史低位,而在2012年12月3日,创业板的估值水平降到了26.19(倍)。

  如果单纯拿估值来横向比较的话,显然目前创业板的估值水平离历史低位还有一定的差距。更值得关注的是,基金经理们对于估值的考虑其实也在发生着变化。

  比如某公募基金经理就向火山君说道,“在2015年货币宽松的情况下,实际上对于估值的要求可能更宽松一些,可能那时候我们可以接受25-30倍的估值买入,涨到40-50倍才卖出,而到了货币政策偏稳健或者是中性的时候,我们买入的估值安全边际要求更高,可能对于超过20倍估值的就不会去买,这几年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估值波动区间的变化不一样。”

  内生增长:剔除重组因素增速下滑

  但是不是估值就要一直往历史低值方向回归才算合理呢?其实还有一方面是完全不能忽视的,那就是创业板的内在增长,市场上就有观点认为,创业板估值水平的回归,也有企业出现增长乏力的情况。

  这就好比一些工业领域的产品,一开始我可能加个电机,就能高速运转,随后可能电机出现老化,运转慢了下来,但是这不见得这些产品就要慢慢回归到没有生命力的状态。

  因为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来了,电机换成了芯片,这个产品不仅重新高速运转,而且运转速度可能要超越原来的千倍、万倍。所以创业板其实也是这个道理,内在增长才是真正驱使创业板上升的动力所在。

  那么现在创业板的内在增长水平又如何呢?根据民生证券最新的研究显示,2017一季度创业板净利同比增速下滑至 11.3%,在剔除温氏股份后,板块整体净利增速反而上升至26.3%。若进一步剔除重大重组因素,创业板内生净利增速预计为18.4%,较2016年表现下滑。

创业板估值降三分之二

  同时, 并购重组对盈利的影响正在减弱,从2017一季度完成重大重组公司数量看,仅12家,占近一年比例15%(低于季度平均25%),并购重组速度有所放缓。2017一季度创业板(剔除温氏股份)与创业板(剔除温氏股份及近一年重大重组)净利增速也显示,两者间差额较 2016 年与去年同期有所收窄,表明重大重组对创业板业绩的干扰有所减小。

  结合净利贡献占比超1%的个股看, 16家企业中13家净利增速为正,其中仅3家企业存在并表因素,但剔除后,仅6家企业2017一季度净利增速高于2016年,占比38%,进一步验证了创业板净利增速正在回归主营,但内生净利增速还并不高。

  原因:受龙头企业拖累

  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借助民生证券的研究,再来从更深层次进行剖析。

  民生证券指出,比较创业板板块内净利增速中值, 2017一季度净利增速中值小于2016年,表明创业板2017一季度净利增速情况较2016年确有一定回落。但行业内净利改善占比(当期净利增速高于前期的企业占比) 表现提升,说明创业板业绩增速的下滑主要受板块内龙头净利增速放缓的拖累。

创业板估值降三分之二

  而进一步考察净利贡献前10%的龙头企业净利情况,可以发现在2016年龙头企业整体增速还能高于创业板整体,对板块增速有积极贡献,但2017一季度板块龙头企业的增速已出现低于板块整体水平,净利增速中值也由2016年的30.4%降至23.2%,进一步验证了龙头对板块增速的拖累。

  具体从行业看,轻工制造、传媒、电力设备增速靠后,行业增速不高也主要是由于行业内龙头企业拖累。

创业板估值降三分之二

  可见,对于创业板的行情,短期要获得明显的趋势性行情不太容易,但是净利增速明显的行业及个股,则很有可能走出区别于大盘的态势。这也正如上述某公募基金基金经理所言,“成长股往往要看到业绩兑现的时候才会比较有机会,半年报相对来说比较重要,能看到全年大致的情况,所以可能二季度和三季度会是好的时间点。”

(作者:佚名 编辑:ID005)

上一篇:次新股业绩亏损惹争议

下一篇:没有了

网友评论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