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股东会后未散场 机构解析科创板投资逻辑

时间:2019/5/7 9:40:49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近日落下帷幕。会后,来自中国的多位知名机构投资者,在当地开展小型沙龙,继续畅谈国内资本市场的热门话题——科创板以及科技股的投资逻辑。

  科创板投资类似PE投资

  对于科创板这块资本市场的“试验田”,该如何投资?

  美国喜马拉雅资本执行董事及首席运营官常劲表示:“科创板最大的变化是采取注册制,注册制的引入更符合市场自然规律,能够帮助优秀的企业在资本市场晋升的过程中凸显。”

  “科创板的意义不亚于股权分置改革,这可能是资本市场的第三次革命。”正心谷创新资本董事长林利军表示,具体到投资层面,正心谷的投资理念不变,依然是找到具备竞争边际、敢于做中长期投资布局的企业。这一投资理念不管在中国市场还是美国市场,无论科创板还是其他市场放之皆准。

  “科创板代表了新兴领域,相较而言稳定性弱些,赔率也更高,投资上很像PE,投十个可能中了两三个。”大朴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颜克益表示,“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的预判和跟踪调研愈发重要,一定要有阶段性投资思维,需要构建组合,而且随时要保持警觉,是否市场环境、竞争结构发生变化,科创板对于投资人的敏锐度要求更高。”

  “科创板投资有点类似于PE投资。”兴全社会责任基金基金经理季文华表示,“个人而言,可能初期会散投,随着时间的推移去验证,再把好的公司加进来,差的公司减持,是个越往后越聚集的过程。”

  兴全绿色投资基金基金经理邹欣表示,“对于科创板公司,隐性价值就体现在研发费用里,如果企业过去几年研发投入比创业板公司还低的话,这个公司大概率不用看,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就是看公司的研发费用是不是足够多。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选股标准。”

  邹欣认为,A股市场有着两年的延后效应,股权分置改革2005年推行,股市大牛在2007年,创业板2009年推出,创业板大牛在2011年。两年的时间,是一个企业沉淀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科创板投资不用过于着急,大概率是到2021年,会有优质标的显现出来。

  科技企业痛点在哪里

  放眼全球,国内科技企业的发展痛点有哪些?需在哪些维度发力?

  常劲认为,对于资本市场的改革以及未来科技创新的发展,让政府的作用变低,市场的力量变大,这是良性的趋势。

  作为汇添富基金公司创办者和原总经理,林利军在一级市场实战后发现,做投资看的是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基于此对相关公司进行分析,再思考到底哪一家公司能够创造巨大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能够转化为多大的企业价值。

  “我们所谓的科技只是企业创造价值的手段,我们投的还是这个企业,企业以商业模式为载体实现现金流的工具。被投企业要形成强大的商业模式,靠的是强大的企业家精神,靠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好的行业结构等一系列的内容,本质上你的思考逻辑是一样的,只是在执行中有差别。”林利军表示,“二级市场投错了可以卖,但是一级市场在相当长的时间卖不了,因为需要和企业建立更密切的关系,需要帮助企业成长。思考的是企业战略层面的问题,哪些维度可以帮助它提升。”

  (原标题:巴菲特股东会后未散场 机构解析科创板投资逻辑)

  版权说明: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国上市公司网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詹晨 编辑:id020)
文章热词:科创板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