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晨环保: 突破传统风机及水泵行业痛点助力绿色智慧城市建设

时间:2022/5/26 16:09:10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本网原创

  近年来我国政策对节能环保要求日益提高,水泥、钢铁、化工等行业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来自节能环保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风机、水泵等设备能耗高、效率低、故障率高,“大马拉小车”现象普遍存在。传统钢铁制造工艺过程中存在热能利用不充分、氧化烧损率高、排放不达标等问题。

  随着我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资源和环境开始约束工业化进程,我国的工业增长方式必须向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转变。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工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工业发展向节能环保。目前,为计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生态环境部、工信部先后制定出台《全国碳排放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推动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规范性文件,《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作为碳排放量较高的水泥、钢铁等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大力整改生产系统和设备以降低其碳排放量,替换节能风机以实现大幅节能减排。

  上海瑞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晨环保”或公司)首发申请获深交所通过,公司将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据悉,瑞晨环保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1,791.0448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00%。本次募集资金44,897.01万元,主要用于高效节能风机产业化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公开资料显示,瑞晨环保主营业务为高效节能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为高效节能离心风机、高效节能离心水泵等节能类产品。公司的高效节能离心风机和水泵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企业等客户的生产环节。面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客户,公司通过测试评估、方案设计沟通、模型及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定制化的设备,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的预定目标,提高客户的经济效益。

  注重结合客户现场工况进行产品研发设计 克服传统风机及水泵弊端实现新市场突破点

  在传统风机及水泵行业中,由于风机和水泵的技术模型设计选择不当,早期钢铁、水泥等生产线建设时所安装的风机及水泵与现场工况匹配度较低,运行效率不高。因此,公司设立伊始,即以定制化的思路进行市场切入,注重结合客户现场工况进行产品研发和设计,以提高产品运行效率,为客户创造节能效益作为市场开拓的基础。在积累与发展阶段,公司首先布局水泵产品,完善水泵技术模型的研发,并成功与上海宝冶等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开拓了部分钢铁行业的客户。随着公司的产品逐渐形成市场口碑,以及与部分知名客户的合作形成示范效应,公司订单及销售规模持续增长,同时,公司借助水泵产品的成功经验,加大了同为流体设备的风机产品的研发。风机产品单价更高,技术难度更大,进入门槛更高,且与公司水泵产品的下游客户有所重叠,拥有广泛的市场需求,因此,公司在逐步完善风机技术模型的研发后加大了对风机市场的开拓。从2018年至今,公司进入成长阶段,随着湖州工厂的建成,公司的产能进一步提升,风机产品的自主生产及研发能力大幅增强。报告期内,公司逐渐以高效节能风机为主要产品,不断提升风机技术模型的运行效率,风机产品销售收入稳定、快速增长。同时,公司保持着水泵产品相关收入的基本稳定,继续试验、总结前期水力模型,并积极储备多种新产品技术模型,以寻找水泵产品的新市场突破点。

  注重研发已取得73项专利建立较好的品牌声誉和丰富的客户资源 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到全国大部分地区

  公司主营业务为高效节能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营产品为高效节能离心风机、高效节能离心水泵等节能类产品。公司的高效节能离心风机和水泵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企业等客户的生产环节。面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客户,公司通过测试评估、方案设计沟通、模型及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定制化的设备,最终实现节能降耗的预定目标,提高客户的经济效益。公司为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通过大量项目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截至报告期末,已取得73项专利,包括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66项。同时,公司在节能设备制造行业建立了较好的品牌声誉和丰富的客户资源。近年来,公司业务积极稳步扩张,业务范围已经覆盖到全国大部分地区。公司产品的使用方为钢铁、水泥等行业的大中型集团企业,包括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西南水泥有限公司等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华润水泥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及拜耳材料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报告期内,公司营收规模增长迅速,逐渐形成品牌效应,近三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为43.94%,公司的产品获得了行业客户的认可,具备较好的成长性。

  未来的城镇化是要“以人为核心”,在宜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产业支撑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最终打造绿色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道路,需要大力推广和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建设宜居低碳的城市,节能产业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会。

(作者:中国上市公司网 编辑:admin)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