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科创引擎如何马力全开?杀手级创新是重点!

时间:2019/8/2 10:34:39 点击数:次 信息来源:证券时报

  中国的股权投资在今年上半年降到了冰点,虽然从气温上来讲,进入到了炎炎酷夏,但是在资本的投资端还是一个寒冬。在日前佛山举行的“2019中国股权投资论坛”上,参会的创投机构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动引擎说到底还是要科技创新,对于以佛山为代表的大湾区城市来说,在从传统制造业升级转型的道路上,最后还是要靠科技作为一个启动的因子。

  发挥产业链优势

  大湾区作为中国制造或者中国高科技非常有代表性的区域,在全球化竞争当中能够非常好地发挥产业链的力量和优势。创东方管理合伙人肖珂认为,在新一波科创浪潮当中,如果选一个关键词必然是“产业链”。

  东方富海创始合伙人、远致富海首席投资总监梅健则指出,大湾区本身就有很多优秀的企业,特别像佛山是一个制造业的基地,它的制造业基础会为未来的腾飞打下很好的基础,比如他所关注的大健康、医药和医疗器械、以及新材料都是需要制造的。

  过去5年投资的风是吹向互联网的,真正对产业端的赋能其实在早期的PE和VC的阶段比较少,未来着眼产业尤其是科创产业的投资是风投竞相追逐的热点。

  在上海金浦投资创始合伙人、总裁高立新看来,以佛山等大湾区城市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业,在中国上一轮的改革开放当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传统的制造业现在遇到了很大的瓶颈,一个是产能过剩;此外,相对来说它的附加值遇到了比较大的挑战。

  “我所接触的佛山企业家,总体上给人感觉,比较勤劳而且非常聪明。可能在传统的企业中做得不错,但是要想向新的产业转型升级,大家可能遇到了一些困惑,也有一些担忧,也有一些迷茫,他们还是沿着原来传统的制造业在做一些转型升级方面的工作。” 高立新说,“我们的钱怎么通过跟这些制造企业家们对接、跟他们的联姻,然后产生出1+1大于2,或者几何级数的创新增长,值得探讨。”

  这点梅健也表示认同,珠三角的四小龙有两条在佛山,一个是南海,一个是顺德,佛山人民很勤劳,老板也很聪明,但是在新的时代下,他们发展的速度慢下来了。他举个例子,一个企业如果每年都赚一个亿,而且现金流也是很好的,这种企业是银行的好客户,不是创投的好客户。“我们希望企业要有一个比较好的年化增长率,就是今年赚1000万,明年赚3000万,后年赚5000万,赚1个亿更好。如果企业没有几何级成长这种可能性的话,作为股权投资机构是不太关注的。”他补充道,“如果企业每年有稳定的盈利,一年平均赚几百万、上千万,这不是我们的目标客户。企业必须要有杀手级的创新,即便在模式上有一个很微小的创新,但是可以比你的同行更有竞争力,能够比同行有更加快的发展速度,这个才是创投关注的企业。”

  突破二次增长曲线

  在粤港澳大湾区国家层面的资本支持力度非常大,包括各个创投机构也以基金方式落实,很多基金设立了专项的大湾区基金。光大控股董事总经理王毅喆形容,在大湾区整个范围内,科创的土壤已经有了,那种子是什么?过去十几年湾区里面成长起来的10年、15年的公司上了科创板,对于企业家来说,上市本质只是一次融资,和正常一次融资没有大的区别,它的二次增长、三次增长在哪儿?值得思考。

  从王毅喆的角度来看,现在是一个好机会来做全球并购,中美贸易战会产生很多机会,做针对于全球的一些并购,不只包括IP,技术、人才,还有很多订单的生成。所以这个“二次成长”对于大湾区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遇,在土壤已经产生的时候,种子应该有更好的发展。

  他认为,大湾区的企业这几年其实面临了很多问题,无论在佛山的传统制造业,还是包括深圳、珠海、广州的科技企业,面临的问题也都是从海外来的。“之前我们是通过竞争、优化形成了比较好的企业,从去年、前年开始的贸易战直接产生影响,并不是在贸易战产生影响,而是在汇率端发生。这些实际上是因为整个市场发生了变化,我们的传统经营方式面临了很多挑战。那么怎么去解决?基本上就是两种方式:第一,进一步优化自己的成本、人员架构,来增强自己的生存空间;第二就是要有新的增长点。”他指出,“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两个方式,传统制造业里面,比如说三一重工,它用境外并购来实现一些增长,跟清华有研究院通过合作来产生一些大数据分析,降低自己的成本,直接增加了它的生存能力,降低了成本、人员和研发。另外,通过并购来实现境外的增长。而全球经济和行业的影响,企业已经被逼迫地走到这些路上,订单有在境外产生的一定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的波动会比较大,一定要有积极的手段来应对。”

  王毅喆特别强调,如果成功并购,对于企业主本身、创始人本身对被并购的企业是否足够了解至关重要。资本可以帮助去做资金,但是整体的判断是企业来做,一定是企业的技术有什么补充,或者企业的产业线有需要补充,或者面对风险的时候,风险对抗有什么补充。

  清源投资合伙人张扬也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沃土,包括从产业链、技术层面都有一些领先性。但其背后支持的是什么?他认为就是人才,怎么把人才引进到大湾区里面来,来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非常关键。

  肖珂也同样指出,大湾区不缺工程师,但是缺科学家。因为未来的创新更多是一些高风险的创新,所谓的科创创新、高风险的创新,高风险的创新需要的资本结构不一样。还要知道怎么样理解风险、认知风险、控制风险,怎么样借助外部的资源来做好这些事情。未来其实需要更多研究的驱动,需要在科学家的带领下,再跟工程师结合,去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科创企业的创始人要求就会更高,不是一个简单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创始人本身也需要非常强的技术背景和属性。

  (原标题:大湾区科创引擎如何马力全开?年赚一个亿不够,杀手级创新才是重点!)

  版权说明:我们转载的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您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中国上市公司网立场。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作者:李明珠 编辑:id020)
文章热词:大湾区

上一篇:赋能新车销售:卖好车盯上“换车”生意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